營養師 林冠良 Siin的營養空間

低頻水機專利解釋

低頻水機專利解釋

-------------------------------------------------------------------------------------------------------付費subscribe 解鎖深度會員福利喲~-----------------------------------------------------付費subscribe 解鎖深度會員福利喲~-----------------------------------------------------付費subscribe 解鎖深度會員福利喲~---------------------------------------------------------------------------------------------------------------------------------------------------------------------------------------------------------------------------------

壽命的長短和伊麗莎白姐姐
端粒

壽命的長短和伊麗莎白姐姐

有人傳一篇帖文給我,是說 諾貝爾獎得主伊麗莎白講:【壽命的長短不是看吃和運動】,而是靠4句廢話。。 看到壽命的長短,我猜想,這狐扯應該就是在講端粒的發現者吧? 於是我google 了 【伊麗莎白】【諾貝爾獎】,果然,是2009年的諾貝爾獎得主,Elizabeth H.Blackburn,得獎原因是發現了端粒。 這邊教一下各位,用這兩個關鍵字,比直接用【諾貝爾獎】【端粒】更恰當,因為用【伊麗莎白】可以找到其他得獎了的伊麗莎白,畢竟伊麗莎白在外國也是菜市場名了,跟我們的 欣怡、凱欣、俊祥差不多。 好在,只有她一位伊麗莎白,也就是發現端粒的那一位,這樣我就不會錯怪那篇狐扯了。 身為一個營養師+生物科技碩士,我直覺的感應到這位發現端粒的諾貝生理醫學獎的科學家應該是不會講那種虛無縹緲的廢話的,然後我就去找她的相關採訪, 果不其然,完全沒有提到任何她講過這些廢話的證據, 相反,我倒是找到了她講了完全相反的言論的證據,也就是【運動和飲食】很重要。 粗體字是採訪者的發問,這裡問的是,有什麼運動可以保護我們的端粒?

湯到底要不要喝完?
網myth碎碎念

湯到底要不要喝完?

在日本,有醫生總結出他的中風病人的共同點,結果發現,重疊最多的共同點(第一名),是吃拉麵把湯喝光。 這是一個有趣的調查,細想也很有道理, 日本的拉麵湯那~麼咸、那~麼油、口味那~麼重,拉麵又是平民美食,所以是年輕人常吃的食物之一,為了對拉麵師傅表示尊重(或單純就是想喝湯)而把湯喝完,其實也是暗藏殺機的。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吃快熟麵,把麵和料吃完就好了,快熟麵的湯不是師傅用匠心熬出來的,不用喝完。 不然那個傷害是跟拉麵異曲同工的。 #剩下的點也都很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9%A9%E4%B8%8B%E7%9A%84%E9%BB%9E%E4%B9%9F%E9%83%BD%

素食的解說
素人飲食

素食的解說

#中國報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AD%E5%9C%8B%E5%A0%B1?__eep__=6&__tn__=*NK*F] 的副刊,有一整面關於素食的解說,第一部分是菜單的分析,第二部分是素食常見問題的答疑,解答了關於素食的錯誤觀念, 1.吃素容易肚子餓? 2.吃素會沒力氣? 3.生病的人不宜吃素? 4.懷孕吃素是不安全的? 5.吃素一定能減肥? 想看完整內容在網路版閱讀。 #吃不吃素是個人選擇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0%83%E4%B8%8D%E5%

基因改造
網myth碎碎念

基因改造

一般人類會下意識的追逐虛無飄渺的“確定性”,即使那只是一個破綻百出的假象, 比如說,你跟他講,基因改造目前沒辦法100%確定對人體有害或是100%無害,這是一個【不確定性】,他會很不安,覺得你要謀他財害他命。 然後有隻狐狸大聲嚷嚷基因改造100%是壞的,他們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狐狸被捧成英雄。 === 比如說,你跟他講,現在有些基因改造的農作物已經是沒有辦法從外表直接看出來的了,這也是一個【不確定性】,他會很不安,覺得一定是你笨, 然後有隻狐狸大聲嚷嚷基因改造可以這樣那樣看,他們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狐狸被捧成高級智慧生命體。 === 啊。。。我覺得你可以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今天如果你是世界前200強的基改公司的大老闆,在這個大家都對基改作物不信任的社會氛圍下,你覺得你會特意留一個破綻,讓基改作物可以算一下他有幾排就可以被認出來嗎? 你的公司都已經有編輯一個生物的基因的技術了,把它們做到跟非基改的在外觀上一模一樣,你覺得會很困難嗎? 當你的科學家跟你講"哎呀~老闆對不起~我們只能做出14 16排的基因改造,沒有辦法做出12排的基因改造",看你會炒他魷魚嗎。 你的公司的

認識神仙水
養身良然

認識神仙水

學員給我看了一個內含超音波、紅外線、鹼性、離子的神仙水的廣告,而且這個廣告不止把上述這些高大尚的詞串起來講,還說因為有愛的力量所以“喝了30分鐘內就會感覺舒服”,我不知道這個“舒服”是用什麼來標準衡量的,但我的邏輯警報一直嗶嗶作響:喝了會舒服的東西?我有看過報紙上報導某些夜店裡的某些飲料,包裝雖然跟常見的飲料無異,但裡面是加了料的,也是說喝了會舒服。我該不該報警啊? 好在,這個水的廣告是說,每天都要喝,最好是完全代替平常喝的白開水來喝,我就放心了,因為如果是加了“料”的,每天代替白開水,應該一箱還沒喝完就去西天取經了,他們應該不會做這種殺雞取卵的生意。 但是念頭一轉,我想到一個非凡的問題:你知道“符水”其實也可以用上這些高尚大的名詞嗎? 且聽我娓娓道來,師傅給符咒念經,一邊敲打法器,就會有超音波,順帶一提,如果有人跟你講很尖銳的聲音就是超音波,那是他不懂超音波,因為可以給你聽得到的就不是超音波了,超音波是超出我們能聽到的音域的聲音。 你燒符,就有熱,有熱就有紅外線,而且還有遠紅外線,紅外線我們肉眼看不到,但可以用熱來感覺其存在。燒出來的符灰,裡面有礦物質,

食材的營養素
網myth碎碎念

食材的營養素

常常會看到這種文宣,說一個食材有什麼好處的時候,一定要說它裡面有什麼營養,然後說那些營養會有什麼好處之類的, 但是ho,我們如果反過來看,就會發現這樣的寫法是有問題的, 因為通常這樣講出來的營養素,都是隨處可見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常見到你要找一個沒有這些營養素的食材,反而還比較難, 碳水化合物、硒等微量元素、無機鹽(這兩個其實都可以算是礦物質)、vit B等,比如黃瓜,蘋果、香菇等食材都有。 既然都這麼常見,那就沒有理由去吃這個食材了,不是嗎? === 實際上,白木耳屬於菌(蕈)類,它的特點是多醣體,所以煮了之後滑滑的。 多醣體可以提高免疫力,這一點其實就夠了,當然如果要仔細一點,可以再補充說明若有免疫失調的人,要留意攝取量,一天不能超過多少。 我覺得這樣更有意義。 #知識就是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F%A5%E8%AD%98%E5%B0%

我也希望疫苗已經出來了
養身良然

我也希望疫苗已經出來了

前幾日在臉書上看到有人說新冠肺炎的疫苗出來了,我興奮了兩秒,隨即掐指一算,不妥?!歷史上,疫苗的研發長則10年(也可能永遠不會有,比如Aids),快也要一年多,從這個新冠肺炎的病毒被分離出來,也才頂多過了半年多,就算研發流程再怎麼通暢無阻,半年就研發出可用安全的疫苗,堪比奇蹟中的奇蹟。 說到研發如果順利時間也要一年多,那是以團隊研發為前提的,一個團隊少說要十幾二十位、多則幾百位專業人員。而這個“疫苗”號稱是由一位大師以一人洪荒之力研發出來的,更是不可思議。 說起來,以流行性感冒為例,每一年流行的流行性感冒的病毒種類也是不一樣的,每一年需要注射的流行性感冒疫苗也就不一樣。無獨有偶,新冠肺炎的病毒現在已經有數個變種,而這個疫苗號稱每一種變種都可以預防,我感動到白眼翻了兩圈。 更誇張的是,該大師還為害怕打針的朋友們著想,推出了塗抹的疫苗,這個更是跨次元的發明。 如果這個疫苗是真的而且安全有用,不止一舉就能拯救億萬人的性命,把默默爆發的經濟危機掐滅也不在話下。今年那位大師應該就能直接得到兩個諾貝爾獎了,一個生理暨醫學獎,一個諾貝爾和平獎,而且都是一人獨得(每一年的諾貝爾獎個別獎項得主可

問題的解決方法
網myth碎碎念

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是我在進階班的問答區的一景,你可以看到三件事。 1,不要認為營養學講的一定就是吃什麼,也不要認為食物就是仙丹,是什麼問題就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該想的方向,應該從問題的原因出發,再把原因解決。 === 2,比如有些身體的酸、痛、麻,主要還是跟姿勢有關, 不論你吃什麼,如果姿勢沒有改變,問題也不會有所改善。 === 3,我有16個線上課,還有2個page和2個secret group,所以如果在課程中發問沒有tag我,我基本都是看不到的,連一個notification fb都不會給我。 現在還變本加厲,有些人tag了我我也還是看不到, 所以不論是從什麼管道聯絡我的,我都沒辦法保證第一時間回應,也不一定會回應,還請各位見諒。 #找到原因再來解決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9%BE%E5%88%B0%E5%8E%9F%E5%9B%A0%E5%

vitC的學問
網myth碎碎念

vitC的學問

可能是講了太多有關vit C的東西, 所以youtube也開始推送給我一些關於vit C的影片, 然後我就看到一個香港的節目,一位明星採訪另一位教授的影片。 === 然後我就看到教授說,現在的蔬果因為都很少vit C了,所以已經沒有辦法符合FDA 的1000mg的建議量的需求了,之後就開始建議要用什麼類型的vit C產品等等。 ok,錯得交關。 1,FDA是食品藥物管理局,顧名思義就是管食品和藥物的,這個營養的建議不是FDA定的。 2,美國的營養素建議量是美國國家科學院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 )定的,不關FDA的事。 3,而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也有說,其實vit C吃越高,可以吸收的量就越低,比如1000mg的時候,吸收率就已經降低到50%而已。 剩下沒吸收的去哪裡了?你自己可以想像一下。 === 這個影片後面還有說什麼vit C對癌細胞是毒藥,還說有研究證明, 又說用油包覆著的vit C吸收比注射還快,好多專家一天都吃10幾克,之類的, 我就不一一去吐槽了,平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