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 林冠良 Siin的營養空間

小心詐騙集團
網myth碎碎念

小心詐騙集團

看到這樣的廣告,只要你會一點中文,你就可以看到,廣告中的肌瘤的瘤,打成【溜】了。 這情況會發生,代表三個可能性。 1,做這個廣告的人打錯了。 2,這是他的產品名稱。 但最有可能和殺傷力最大的,是第3點 3,這是一個運用着【false negative】的【過濾系統】。 你想像一下,今天你是詐騙集團,面對一群人,你要怎麼從中辨別出好騙的人? 你的思維一定是這樣的: 1,一群人裡面一定有好騙和不好騙的人, 2,好騙的人,【一般上】受教育程度不高, 3,難騙的人,受過的教育【可能】比較高,他們比較難說服, 他們會自動忽略有錯別字的文稿、明顯有邏輯漏洞的故事(非洲某國的王子跟你借錢),或是一笑置之,根本不當一回事。 4,所以身為詐騙集團的你,把詐騙內容寫成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看得懂,受教育程度【高】

認識癌症
網myth碎碎念

認識癌症

一個人只要得了癌症,身邊的【磚】家就開始在他身邊聚集起來, 有些人會跟說,【不可以吃肉】,因為肉是酸性的,會養癌細胞, Bullshit! 食物的酸鹼性,根本不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真正的、專業的醫療相關人員也不會跟你說酸鹼性的事, 這是【偽科學】。 另一批人會跑來跟你說,噢~你這個癌症不一樣的,他們是吃糖的~所以你從今天開始什麼碳水化合物(醣)都不要碰,這樣就可以餓死癌細胞。 Bullshit! 不論【正常細胞】和【癌細胞】都會吃醣, 然後你不吃醣,餓到的只會是正常細胞,因為癌腫瘤之所以叫Cancer,就是因為他有觸手,外表像螃蟹,它有各種不同方法取得食物, 最後你只會讓正常細胞體力下降,讓癌細胞蓬勃發展, 後果可以不用想都知。 === 有可能你還會遇到賣仙丹的,跟你說,誰誰多嚴重,吃了這個好了, Bullshit! 別人的癌症跟你一樣嗎?你知道一個癌症有可能是不同種類的癌細胞造成的嗎?你知道單一種類的癌細胞有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嗎? 連這些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拿仙丹給你,是在跟你拿錢還讓你做白老鼠, 你知道嗎? === 以前大學上到癌症那個part

知識快餐化
網myth碎碎念

知識快餐化

快餐大家都知道不好, 不好在哪裡? 答案是:為了快,把烹調流程簡化;為了吸引人,把口味加重。 最快最吸引人的烹飪方法就是用炸的,但炸的溫度高,營養流失多,其中還會有一些致癌物產生。 那麼,知識快餐呢? 短視頻的蓬勃發展,其中就有一些網紅把一些【資訊】用很短的時間講出來,然後包裝成【知識】,一般大眾看了之後覺得自己在學習,感覺自己又高尚大了一點, 但很可惜,這只是一種跟快餐一樣沒多少營養留下的娛樂項目。 比如今天早上才有人在傳,奶茶不可以喝的視頻,號稱30秒就能讓你了解一個商業內幕。 但這短短30秒的內容,基本上沒有一句是對的, 1, 沒錯,10年前台灣的珍奶開始流行的時候,確實是有奶茶粉,但現在 的奶茶主要都是用茶葉泡的了,如果你有開奶茶店的朋友,你還可以順便問問他們:是那些奶茶粉比較便宜,還是茶葉泡出來的便宜? 資訊是需要update的。 2,【值脂末】多數是氫化植物油,裡面有反式脂肪沒錯, 但是氫化植物油並不是反式脂肪本身,反式脂肪只是氫化油脂的其中一個成份。 你可以說因為你銀行裡面有100塊,就說你就是100塊嗎? 但據我觀察,這個資訊連一般的報章雜誌

尿液有細菌?!
網myth碎碎念

尿液有細菌?!

某個仙家說,尿液有很多細菌,如果排尿有問題,尿液中的細菌會在膀胱滋生到讓你膀胱發炎甚至腎臟發炎到變成尿毒症的程度。 雖然這是一般人的誤解, 但如果一個人自詡是醫療專業人員,那這種錯誤就是個大錯誤。 OK,尿液其實是【基本無菌】的,所以你做身體檢查驗尿的時候,如果尿液中發現有很多細菌,就會首先被判斷為尿道感染。 為什麼會【基本】無菌呢? 因為腎的功能本來就是把身體水份過濾乾淨,把該回收的回收,該排出的排出, 而細菌,在排出身體外之前,就已經被免疫力殺掉了。 ps:雖然近期有研究直接抽取膀胱中的尿液來分析,有發現細菌,但是尿道感染的原因其實是下面說的那樣。 === 尿道是身體對外的管道,細菌比較容易從尿道外進入體內, 所以,尿還有一個功能是從體內把尿道中的細菌排出體外,也就是清洗尿道。 如果因為某些生活習慣造成尿少,比如少喝水,或是憋尿,尿道中的細菌就容易滋生,這就是尿道感染。 然後尿道感染很嚴重時,才有可能影響到膀胱。 === 話說,我一直以為【尿基本是無菌的】是醫療專業人員該有的common sense 呢~ #謝謝仙家 [https://www.face

空腹不可以吃荔枝?
網myth碎碎念

空腹不可以吃荔枝?

空腹不可以吃荔枝,這是真的嗎? 答案是:【是真的】 而我去年有寫過一篇講解為什麼荔枝不能空腹吃的原理。 可以點進去看看: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ylaneconsultation/posts/1517218191652223 所以,不建議空腹吃的水果,除了黃梨和香蕉,其實還有多一個荔枝哦~ 當中,又以沒有熟透的荔枝最為危險,因為hypoglycin最高。 === 不過,要注意的是,只是吃一點(熟透的),是ok的,這些會鬧出人命的例子,都是吃很多的情況下造成的。 那,怎樣才叫做【吃很多】? 最簡單的就是【空腹】吃超過【半份】了,就叫多了,而這些case是吃到飽的,那危險就在等著。 === 那,怎樣才叫半份水果? 乖,來上課你就知道了。 #注意一點就沒事了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3%

何謂萃取物?
網myth碎碎念

何謂萃取物?

市面上有一類產品,主打的是某某植物的葉子,或是某某植物的果皮的【萃取物】, 理由是,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的有效成分的研究,是以葉子或果皮為樣本, 理由是,這些葉子或果皮,都是廢棄物, 理由是,這樣的研究,其實是對廢棄物的經濟價值的再創造。 (比如我研究所時的去借地方做實驗的實驗室就有做葡萄皮和火龍果皮的萃取物) 懂了嗎?這個事實告訴我們3件事: 1,你是在用高單價買廢棄物生產成的商品, 而且因為是廢棄物,所以很少會用高價的萃取技術(比如超臨界液態二氧化碳萃),多數就是水萃、油萃、酒精萃就完事了。 === 2,其實不是因為果皮或葉子的有效成份比較高,所以才研究它們, 而是因為它們太多了,所以研究它們。 === 3,所謂的萃取,就是從大量的樣本中把當中【很少】的成份累計起來, 所以,如果你直接吃香蕉皮,火龍果皮,葡萄皮,山竹殼,榴蓮殼等,你吃到最多的,應該是粗纖維、農藥、灰塵,昆蟲等。 === 注:上面講到的那些正常人不會去吃的果皮果殼,我確實都有聽過有天才一般的仙家建議他的信徒去吃,理由都是因為裡面【富含】

預防癌症
網myth碎碎念

預防癌症

面對那些所謂可以抗癌的食物,我覺得有必要提醒各位幾件事: 1,只要那個東西是植物,就會含有植化物phytochemical, phytochemical=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預防癌症, 所以只要是植物做的東西,你怎麼扯都可以扯到跟癌症有關係。 2,【抗癌】這個名詞的意思是【模糊】的,他究竟是治療癌症咧?還是預防癌症咧?好像都說的通。 如果是做實驗報告出來的,conclusion就會跟你說是預防還是治療,但是報導或是廣告宣傳都常用【抗癌】這個詞。 === 3,從細的看,植物的各個部位,葉子,樹皮,樹根,果實、肉,果皮,果仁,都可能含有不同種類的phytochemical,或是該向phytochemical在不同部位上會有不同的濃度差異。 所以,如果實驗報告做出來,是說某某植物的葉子有殺癌細胞的成份,並不代表他的果實也會有同樣的成份或濃度。 === 4,更重要的是,大多實驗是用【萃取物】來做的,所以並不代表你吃生鮮的產品會有同樣的效果, 或是產品萃取的方式不一樣,效果也可能會不一樣。 === 所以,總結就是,

蘋果的蠟
網myth碎碎念

蘋果的蠟

這一篇獻給想要在學習上走出自己一條路的【學習者】。 有個學員跟我反映,面對網路上、書本上、市面上的種種資訊,她非常迷惘, 比如,蘋果果皮要不要削的問題,果皮上的【蠟】,有人講是農藥,有人講無害,有人講有益健康, 那應該要相信誰? === 面對新的資訊,想辨別靠譜與否, 我的建議都是抱著【小孩子一般的好奇心,打破沙鍋問到底】,當然,你不一定要問人,我們可以上網找,也可以問自己,這個動作叫做【思考】。 比如同樣是蘋果上的蠟, 我們可以思考的方向是這樣的: 1,蘋果上有蠟只有兩種可能性,人工加上去,或是自己產生的 2,蘋果會不會自己產生蠟? 3,如果是人工加上去的,那為什麼商人要加蠟上去? 4,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判斷蘋果上的蠟是加上去的或是後天的?他的形態,顏色,有沒有什麼差別? 5,如果是人工的,吃下去一定有問題嗎? 6,如果是天然的,吃下去一定沒有問題嗎? === 之後你就可能就會找到或想到。。。 2的答案=

免疫療法
網myth碎碎念

免疫療法

看到這個新聞,是不是很興奮? 沒錯,是該興奮的,但我一向建議,興奮完了後,要退一步,冷靜一點看看新聞內容。 ps:以下的重點是寫給一般大眾看的,是重要的【醫學概念】而已,不是高深的醫學教課。 1,【每一種癌症都會有不同的分類】 一般上我們聽到癌症,都是部位的癌症,比如肺癌、肝癌、乳癌、咽喉癌 都只算是給一般大眾的【粗糙分類】, 實際上,比如肺癌,就有分大細胞、小細胞、鱗狀細胞、肺腺各種不同的癌細胞, 女性癌症也有分為【雌激素親和】或是【非雌激素親和】的癌細胞。 新聞沒有說到Judy Perkins是得了乳癌中的哪一種分類。 === 2,【免疫療法也有很多種】 免疫療法也有不少種, 比如: 染色標靶 (把癌細胞染色,讓免疫細胞可以看到他們,攻擊他們) = 培植特定免疫細胞 (某些免疫細胞會攻擊特定的某些癌細胞,大量培植那些癌細胞,再移植回體內),這篇新聞用的就是這種,

食物取代
網myth碎碎念

食物取代

BBC的報導,這位Dr Xand van Tulleken已經是BBC的常駐嘉賓之一了,他這次教大家,連醣類(碳水化合物)的顏色,也應該納入選擇的考量。 所以他呼籲大家,不止大家最常聽到的【白色】醣類,現在最好連【褐色】醣類也避開。 他建議以下列食物: 花椰菜飯、根芹菜、番薯、黑麥或裸麥麵包, 取代: 1,麵包、米飯、馬鈴薯、意大利面、早餐穀梁、或其他加工穀類 2,白色的,高加工程度的食物比如麵包。 === 文章中還提到了【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是我們人體沒辦法消化的醣類,他的功能是用來餵養我們腸道中的益生菌,只有他們可以消化抗性澱粉, 主要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包括扁豆、豆類、未加工的全穀類, 他也提到,如果是把澱粉類食物冷卻後再度加工,可以提高其抗性澱粉的含量。 === 好啦,上述只是報導內容的轉述,以下是我看過報導後的思考: 1,這位Dr

受精
網myth碎碎念

受精

只要沒有受精,無精蛋就類似母雞的月經+排卵。 魚是體外受精的動物,一條煎魚體內如果有很多魚蛋,那些蛋就都是無精蛋。 植物種子是受精之後才會結成的繁殖結構,比如每一粒玉米都是受精之後等待發芽的種子。 #普通科學小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99%AE%E9%80%9A%E7%A7%91%E5%AD%B8%E5%B0%8F%E7%9F%A5%E8%AD%98?epa=HASHTAG] #生物學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4%9F%E7%89%A9%E5%

大隅良典?
網myth碎碎念

大隅良典?

左邊那個,是我在fb廣告上看到的,什麼日本醫學界解決了脫髮問題,然後放了個看起來很博學的日本人出來, 那個老人是誰? 他的實際身份是【大隅良典】,是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讓他得獎的發現細胞自噬作用. === 從大隅教授得到諾貝爾獎開始,他的肖像和得獎的報導就不斷的被擅自利用,比如: 1,仙家把自噬作用講成斷食作用,牽強附會,開班授課,教民眾斷食排毒,賺大錢; 2,內容農場隨便copy n paste關於他的報導,賺大錢; 3,內容農場胡亂解釋他的研究,隨便下定義,隨便把自噬作用跟中醫牽扯在一起,賺大錢; (沒錯,經營內容農場是可以賺大錢的,所以你每個like 和 share,不止是幫助謠言散播,還在幫那些人賺錢) 4,如圖片中那樣,隨便引用大隅教授的肖像,騙人買東西,賺大錢。 === 所以咧。。。 為了錢嘛,很多人是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你是阻止不了的, 而大隅教授本人也什麼都做不到,管不到,阻止不到, 身為民眾,你唯一能做的,

古時代與現時代
網myth碎碎念

古時代與現時代

有朋友問我,如果要專研一門學科,需要看什麼書, 我能給的建議只是:要嘛是專業課本,要嘛是普通人看了會睡覺的科學書(一本書有一半是references,寫一兩句就要做一個註釋那種) 等熟練了,就可以看paper(研究報告),因為paper才是屬於正式研究。 至於那些什麼大師們的暢銷書,只是用來給你訓練寫作技巧(雖然很多都沒有技巧可言,但可以做反例),或是訓練你的基礎知識(考驗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bullshit在哪裡)。 最近Paleo diet 很流行,也就是所謂的原始人飲食,市面上很多大師也是看了幾本暢銷書,就自封為大師,開班授課, 而這篇研究,仔細的從時代背景,飲食結構,新陳代謝,壓力來源等,做了個總結。 鏈接在此:https://f1000research.com/articles/6-1787/v2 這篇研究沒有太深,只需要基礎知識就可以看得懂,其實,一開始看不懂也沒關係,拉到最後去看conclusions就好, 第一句就說了: 【A return to Stone Age conditions

運動與抗氧化
網myth碎碎念

運動與抗氧化

不知從何開始,市面上亂教的『老濕』很多,造成很多人忘記了, 【氧化】本身就是自然存在體內的化學反應。 然而,很多人也忘了,尤其在激烈做運動的時候,體內的氧化力和自由基含量也是隨著增加的。 因為在運動時,身體吸入的氧氣會比平常多,所以體內的氧化力也就比較高了。 這時候體內如果沒有足夠的抗氧化劑,是有可能越做運動身體越老化。 === 抗氧化劑有分幾個種類: 水溶性的營養素:比如Vit B群和C 油溶性的營養素:比如Vit A、D、E、K 還有植物化合物:比如茶多酚 === 看起來很多,是嗎? 其實了解背後意義,就很簡單了, 1,水溶性的營養素和油溶性的營養素,可以在天然食物內得到,最容易的,就是新鮮水果,還有堅果類 2,所以每天吃兩個拳頭大的任何水果(榴蓮也算在內),還有一小把的堅果類(排除花生),就可以得到很足夠的水溶性和油溶性營養素(也就是抗氧化劑) 3,再來,每天喝一杯(不超過350ml)綠茶,

談過敏
網myth碎碎念

談過敏

過敏的分類有分很多種,一一說明是沒有意思的,我們簡單的把它分成兩類好了。 也就是:輕微和嚴重的。 理論上來說,輕微過敏的意思就是【你可以不去管它】的過敏,不會對你造成太多的不方便(頂多就是一點不舒服),可能過一段很短的時間,他就會自己退掉。 我國俗稱的風瘼(蕁麻疹),就屬於這類,因為它來的快去的也快,像陣風,所以稱為【風】瘼。 === 嚴重的過敏就是對你的身體已經有很嚴重的傷害,比如: 1,全身性紅腫、刺痛 2,呼吸困難、 3,上吐下瀉、 4,血壓降低。 如果發現了有上述的4個症狀中的3個,不用遲疑,馬上去到附近的clinic或hospital,找內科醫生處理, === 在治療上, –醫生會使用anti-histamine來中止過敏反應, –如果有血壓嚴重下降,就會用腎上腺素adrenaline拉回血壓, –如果有呼吸困難,氣管腫漲狹隘了,可能使用氣管鬆弛劑(類似哮喘患者必須帶在身上的那罐東西) 因為嚴重的過敏反應,是有可能會死人的,所以在治療上一定會使用這類【西藥】。 ps:理論上如此,

紅酒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網myth碎碎念

紅酒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法國矛盾French Paradox: 是說,有人發現法國人吃很多飽和脂肪,但是他們的【心血管疾病】比率低於其他吃沒有那麼多飽和脂肪的人, 這點讓他們大呼:【這不科學】 之後就有人發現,法國人除了吃很多飽和脂肪,也喝很多紅酒,地球上很少人喝得像他們那麼多, 所以就拍案下了一個結論:【紅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 但這其實是一個傳說,一個marketing talk,如果你相信了上述的說法, 想必運用同樣一個邏輯,你也可以說【講法國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因為地球上也很少人像他們講那麼多法國話。 === 遺憾的告訴你,法國矛盾的原因其實是: 1,法國的衛生部統計心臟病數據的方法跟別的國家不同, 比方說別個國家看到你的心臟血管塞了50%就把你算成心臟病,而法國比較寬鬆,可能75%才算你有心臟病。 (以上只是比方,並非正確數字) 2,會隨餐喝紅酒的人,飲食比較講究,營養也會比較均衡,這是正確的飲食習慣帶來的好處。 === 跟紅酒沒有一條毛的關係。 === 被一個學員耍了才發現今天是愚人節, 所以我放一個大家被愚了幾十年的玩笑出來,娛樂大家。

咖啡到底喝不喝與風險?
網myth碎碎念

咖啡到底喝不喝與風險?

前陣子才說咖啡有預防癌症的能力,現在又因為低劑量的丙烯酰胺所以要標識咖啡會有致癌風險。 民眾:“我他x好亂啊~美國到底在幹嘛??” 1,首先,要知道,這不是科學性質的標識要求,這更像是政治和商業的博弈。 === 2,這不是美國在搞事,美國的每一州的立法都是各自為政,所以這不代表美國,這只代表California州(加州,也就是Arnold Schwarzenegger當州長的那個州),的那個法官,的判決。 我再說一次,這無關科學,這是政治和商業的博弈問題。 === 3,其實加州有不少奇怪的法律,比如【不能在浴缸裡吃橘子】,或許你該問的是,加州在幹嘛? === 4,說回丙烯酰胺Acrylamide,它普遍存在於【高溫加熱】的食物中,也就是說,只要是有加熱處理過的食物,都會有丙烯酰胺在裡面, 話說,烘培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其實不高,比黑糖還低一半左右(450ppb : 1000ppb) 所以就有人調侃,【那乾脆連家裡炒菜也標識有致癌風險好了】。 === 其實這種立法對於推動民眾健康意識是沒有好處的,在加州的咖啡只是這場博弈中的犧牲品。 如果看原文下面的comment,

酵素的概念與類別
網myth碎碎念

酵素的概念與類別

上次聽到酵素養油,這次,有朋友share給我看了酵素養【水】,聽朋友說,還有養鹽。 我看到了文章中的一些說法,我把有問題的列出來,說說我的看法。 1,【虽然酵素超越了酶的概念。。。】 –很抱歉,酵素就是酶,酶就是酵素,他們的英文都是enzyme,他們是一樣的,叫法不同而已。 你不可能說,【Siin 是超越了林冠良的存在】。因為林冠良就是Siin, 除非你不認識我,所以,會說出酵素超越了酶的概念的人,想必不認識酵素。 === 2,【如果人體缺水,酵素是沒有辦法被激活的】 –如果酵素是粉狀的,那確實是需要水來作用,但這個不是叫做激活,這叫做【讓作用順利發生】,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酵素本來就死了(失活),那你給他多少水都沒有用。 但是人體的缺水,並不會缺到會讓酵素沒有用武之地的程度,除非你已經變成【人乾】。 === 3,【过多的补充浓度高的酵素反而会使神经紧张,身体会处于紧绷状态】 –如果吃太多酵素產品,或是酵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pineapple 或papaya),頂多是讓你拉肚子,並不會讓你神經緊張。

論舒服
網myth碎碎念

論舒服

有一種半真不假的產品見證,叫做【用了感覺很舒服】 如果你要用一個產品或一種治療,最重要的事是【有沒有用】, 如果有用,不舒服也還是得用, 如果沒有用,甚至傷害身體,那幾舒服都沒有用, 不是嗎? === 除非你要求的本來就是舒服,那舒服才最重要,比如按摩棒之類的。 #吸鴉片也很舒服啊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0%B8%E9%B4%89%E7%89%87%E4%B9%9F%E5%BE%88%E8%88%92%E6%9C%8D%E5%95%8A?epa=HASHTAG] #搞清楚你的目的 [https://www.

聊聊天

聊聊天

有朋友問我,怎麼一個不入流的中醫以賣產品為導向來bullshit,你就罵的這麼起勁;前幾天某團體有人斷章取義攻擊你的中國報的專欄的內容,你就只是哈哈帶過? 其實: 1,對於那個(不入流的)中醫,我不是在罵他,我只是把影片中錯的點列出來,再對我的朋友們解釋正確的情況應該是怎麼回事, 怎知道他錯這麼多,所以就寫成了個大長篇。 === 2,就算是不入流的,但他也姑且算是個業內人士,因為不論他的學歷真假,他都是穿著白袍在bullshit(他的宣傳照上,每個人都穿白袍) 其實,白袍不是想穿就能穿的(雖然很便宜,一件七八十塊就有了), 我在實習時就有發生過穿實驗衣(還不是白袍)去7-11,就受到營養室學姐的嚴厲警告, 我受到的教育是,白袍是專業的象徵,一般民眾通常會對白袍放下戒心,所以身穿白袍的專業人士要更加的兢兢業業,戰戰兢兢,要有專業人士的自覺,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能亂講話,不能做有辱專業的事。 所以那傢伙穿上白袍在bullshit,就是在不尊重專業,我只是用文章來講解,已經是客氣了。 === 3,對於某團體的攻擊,我曾經聽過一個比喻,是說,如果一個NASA火箭科學家,聽到身

8大營養素?8大營養標識?
網myth碎碎念

8大營養素?8大營養標識?

影片一開始說, 【八大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纖維,維他命,礦物質,植物營養素,水】 等等,植物營養素?8大營養素?一個自稱中醫的人講營養? 解釋:植物營養素他應該是在講phytochemical,也就是植物化合物,phytochemical並不屬於必須營養素之一,營養素也是7大而已,並不是8大, 營養素的定義,是缺乏了,就會造成【缺乏症】的物質,比如你缺乏脂肪,會荷爾蒙失調、皮膚乾裂; 反過來說,如果你的飲食裡沒有松烯(pinene)這個植物化合物,你的身體不會有任何缺乏症, 要留意的是,有人可能會跟你說,這是抗氧化劑呀~你缺乏松烯這個抗氧化劑你身體就會氧化力提高呀~自由基肆虐呀~癌症機會大大提高呀~blah blah blah~但是,如果你的飲食中沒有松烯,但是有吲哚(indole),它一樣可以幫助抗氧化。 你現在如果google【八大營養素】,出來的result大部分都是賣產品的,

肥豬肉榮登10大營養食物
網myth碎碎念

肥豬肉榮登10大營養食物

5年前,大家還在講肥豬肉和豬油都是吃了會中風會心臟病的東西,結果一下從最不受歡迎的食物飆到前10名, 我覺得應該還要再頒個最佳進步獎給他。 但是,其實這樣的報導是有問題的: === 1,這個榜單的前10名是這些: 1)杏仁(Almonds) 2)凤梨释迦(Cherimoya) 3)平鲉鱼(Ocean Perch) 4)比目鱼(Flatfish) 5)奇亚籽(Chia Seeds) 6)南瓜籽(Pumpkin Seeds) 7)莙荙菜(Swiss Chard) 8)肥猪肉(Pork Fat) 9)甜菜叶(Beet Greens) 10)鯛鱼(Snapper) 我們看不到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可以做為標準來排名的, === 2,這篇報導的原文來自BBC, 如果大家記憶力不錯,那應該還會記得,上次說椰子油不好,

皇帝用膳
網myth碎碎念

皇帝用膳

在看大陸的歷史劇,看到清朝皇帝用膳,心裡多少有些感慨。 皇帝一餐要準備100多道菜,但準備是準備了,不一定每一道都會吃到, 皇帝的菜,一種最多吃3口,只要吃到第3口,菜就會被太監撤下,聽說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投皇帝所好以邀寵,也有防止有人在皇帝喜歡的菜下毒的意思, 菜有100多道,都用銀牌驗過毒,還有太監嘗膳(試毒),欲下毒者在摸不清皇帝口味的情況下,要下毒到皇帝剛好相中的菜上,就跟買馬票中獎一樣難。 === 清朝皇帝一天吃2頓正餐,一餐要做100道,每道不一樣,而且多是功夫菜,想必不是皇帝傳膳就能馬上做出來的,一定是先做好了保溫着,到皇帝餓了就搬出去。 就算是新鮮做出來的,御膳房離皇帝所在又不近,搬到來,新鮮的也早已不新鮮了。 身為一個皇帝,竟連新鮮的東西都吃不上,還有,那些功夫菜,最多也只剩外表能看了,這也可惜了那些手藝。 === 皇帝有時候會把剩菜賞給官員,說是【賞】,但這些官員心裡是苦不堪言,也有人吃了拉肚子的。 所以,乾隆下江南多次,說出無數次什麼什麼菜好吃,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下江南吃到的,多數是新鮮的東西,新鮮的一定比不新鮮的好吃。 === 食色性也,吃到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