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myth碎碎念 國寶幫 外國,賣假古董的商家可以出書,網路洗版,上節目,開講座,甚至開美術館和博物館, 會看的人看到會直接笑出來,但如果沒有經驗和眼力,又想玩收藏的人,會把這些垃圾當寶,然後裡面的人就可以把假東西用真東西的價錢賣給你, 這些人俗稱【國寶幫】。 === 我們回頭想一想,這些鳥事,不就跟醫療市場一樣嗎? 那些人一樣可以隨便就出書洗版上節目開講座開醫療中心賣產品, 然後受害者都是那些不會分辨真假醫療,同時相信保健很重要的人。 那些人就是【仙家】。 === 一樣的,網路上說的東西,不要看到就直接相信,以前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現在要多加一條【盡信網路不如沒有網路】了, 我的建議都是在網路上我們從至少兩面,也就是正面和反面來思考,有人說這個東西對,那我們就要去找找看有沒有反對這個意見的,看看哪一方的證據最多,邏輯最自洽, 最後再用我們的 #智慧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99%BA%E6%85%A7?epa=HASHTAG]
網myth碎碎念 吃宵夜會得癌症? 吃宵夜會得癌症?這個報導該怎麼看? 1,報導裡面說,患者的父親說患者的生活作息不規律,吃飯不定時,白天忙工作,晚上就常和其他同事去吃宵夜。 那請問一下,為什麼只有宵夜這個點被寫在標題上? 這樣不是會讓看的人以為就是宵夜造成癌症的嗎? === 2,如果真的是宵夜的問題,那為什麼其他一起吃宵夜的同事沒有也得到胃癌? 他有其他同事一起吃宵夜,其他同事都沒事,不就反而證明了這不是宵夜的問題,而是其他事情的問題了嗎? === 3,胃癌的可能性很多,有慢性傷害累計,還有基因遺傳造成,以報導中患者父親的描述,這個情況更像是 #忽略身體信號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F%BD%E7%95%A5%E8%BA%AB%E9%AB%94%E4%BF%A1%E8%99%9F?epa=HASHTAG]
網myth碎碎念 別被騙了! 有個朋友傳了個影片來,是說,#咖哩葉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2%96%E5%93%A9%E8%91%89?epa=HASHTAG] 內含豐富的vit E,每天拿8到10片煲水喝,可以分解血管阻塞。 咳咳。。。 我是不知道咖哩葉的vit E含量有多少啦, 但是,vit E是 #油溶性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2%B9%E6%BA%B6%E6%80%A7?epa=HASHTAG] 的vitamin,所以你用水來煮,vit E是煮不出來的。
網myth碎碎念 椰子油 首先各位要知道一件事: 1,美國心臟病協會AHA是看到飽和脂肪就會高潮的。 === 再來,各位要知道另一件事: 2,椰子油是一種食物,既然是食物,就不要想他有什麼神奇功效,同時,也不用想他是那種一吃就會死的毒藥。 === 最後,各位只要知道最後一件事: 3,任何東西,過多都不好(包括錢),所以 #適量食用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1%A9%E9%87%8F%E9%A3%9F%E7%94%A8?epa=HASHTAG] 就ok了。 #我的建議是一天的任何油都是30ml左右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88%91%E7%9A%
網myth碎碎念 什麼是除草劑 燕麥的事情應該怎麼看? === 恐慌和批評之前,最好是看看這幾個重點,不要被牽著走。 1,不要只想到那個【有一個老人】的麥片,被點名的還有很多其他的牌子。 2,也不要只想到【粗粗的】那種麥片,附圖中的這種instant breakfast cereal,也被點名了。 === 以下節錄自新聞報導: EWG使用自身更嚴格標準測試結論,發現有過量除草劑成分的產品包括 桂格(Quaker) Old Fashioned Oats、 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Cheerios、 桂格(Quaker) Dinosaur Egg Instant Oats、 Great Value Instant Oats 及Back to Nature Classic Granola。 草甘膦甚至在少數有機產品中被發現,儘管大多數是在無法檢測水平。 === 3,只不過,據EWG表示,他們驗到超標最多的,
網myth碎碎念 吃冰會長子宮瘤? 這幾天一直看到這個論點,已經是接近被洗頻的程度。 子宮瘤很有可能是一個綜合的原因,絕對不是說你吃了吃冰就會子宮瘤, 這類內容農場的文章,我依舊建議點 #右上角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F%B3%E4%B8%8A%E8%A7%92?epa=HASHTAG] hide掉它們。 #女生真的不能吃冰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5%B3%E7%94%9F%E7%9C%9F%E7%9A%84%E4%B8%8D%E8%83%BD%E5%90%
網myth碎碎念 3蔬2果之建議 附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 是說,一天要吃5份的蔬菜和水果, 我一向建議的 #3蔬2果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3%E8%94%AC2%E6%9E%9C?epa=HASHTAG] 就是源自這個建議。 === 有一個【簡單】的思考方向是這樣的, 蔬菜一般是吃【熟】的(除非水耕並且確保乾淨,不然在熱帶的葉菜類我一般是建議吃熟的) 所以一般而言水溶性vit,比如vit C會減少(減少而已,不是完全沒有), 吃熟的蔬菜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吸收 #油溶性vit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B2%B9%E6%BA%B6%E6%80%A7vit?epa=
網myth碎碎念 免疫系统失调 Glomerulonephritis 我是看李國煌長大的,現在他的女兒也這麼大了啊。。。 李國煌的女兒的這種問題是 #免疫系统失调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5%8D%E7%96%AB%E7%B3%BB%E7%BB%9F%E5%A4%B1%E8%B0%83?epa=HASHTAG] #Glomerulonephritis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glomerulonephritis?epa=HASHTAG], 就如報導裡面說的一樣,這是一種類似紅斑狼瘡的自體免疫問題, 自己的免疫系統會攻打自己的器官。 === 值得留意的是,這類自體免疫的問題,目前了解到多數是遺傳造成的, 醫療上能做的,就是【藥物控制+飲食控制】,#缺一不可 [https:
網myth碎碎念 甲狀腺 1,甲狀腺的問題至少有三種,#甲亢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4%B2%E4%BA%A2?epa=HASHTAG] Hyperthyroidism、#甲減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4%B2%E6%B8%9B?epa=HASHTAG] Hypothyroidism、#甲狀腺腫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4%B2%E7%8B%80%E8%85%BA%E8%85%AB?
網myth碎碎念 亞健康 SubHealth 如果我們google 亞健康三個字,可以看到很多網站都寫了【WHO 講,亞健康的人口達到70%】這樣的內容, 有些還加上英文名詞【Sub Health】,提高可信度(其實就是抄來抄去而已), 但現實是,如果你去到 #真正的WHO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C%9F%E6%AD%A3%E7%9A%84who?epa=HASHTAG] 的網站去看,根本也找不到sub health這個字眼。 網址:http://www.who.int/ === 亞健康是在 #1980年代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1980%E5%B9%B4%
網myth碎碎念 別被垃圾文影響 FB上,wechat 朋友圈上,Whataspp group中,Line群中, 常常會有一些 #垃圾文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E%83%E5%9C%BE%E6%96%87?epa=HASHTAG] 會教你很多 #似是而非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C%BC%E6%98%AF%E8%80%8C%E9%9D%9E?epa=HASHTAG] 的東西, 然後跟你說:【做一做吧~反正也不是壞事~】。 === ok,
網myth碎碎念 發牢騷 耳機線為什麼總是繞成一團? 我用的這種 #麵條式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BA%B5%E6%A2%9D%E5%BC%8F?epa=HASHTAG] 已經是情況比較輕微了, 但還是可以明顯看到纏繞問題。 === 這纏繞問題其實真的有科學家研究過,並發表在2007年的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上, 結論是,這是 #隨機運動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9A%A8%E6%A9%9F%E9%81%
網myth碎碎念 大人的醫學課 這是給【大人】的醫學課, 本書主要是把從古代到現代醫學的進步,畫出一個大致的脈絡出來,讓讀者對醫學史和醫學邏輯有個大致的了解。 === 我覺得書名取得很好,這是給【大人】的讀本,大人就要有成熟的心態學習(為反而反是要有多幼稚?)。 === 裡面有一段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17世紀, 金雞納樹皮被發現可以治療瘧疾,但推廣者是天主教會,所以非天主教國家不予採用, 而英國就是個新教國家,所以他們不會使用金雞納樹皮, 後來有個英國人Robert Talbor宣稱發現了另一種對抗瘧疾的神奇藥物,並且治好了英國國王和法國皇室。 接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買下藥方,但條件是等到Talbor死後才可以看這個藥方。 等他死了這個秘密藥方被公開,而原料就是金雞納樹皮。 === 當然,這之後金雞納樹皮也逐漸普及了,這也讓英國和荷蘭之類的非天主教國家有機會殖民印度。 所以也很難判定他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但我看到的是,這類把普通成分重新包裝成另一種仙丹的情節,原來已經行之有年。 === 書中還有很多其他情節,推薦對醫學史有興趣的各位閱讀。 #給大人的醫學課 [https://www.
網myth碎碎念 常識 話說, 連某仙家大國的仙家都已經改口講“肝【解】毒”了喲~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 還在講“肝【排】毒”的仙家是已經落伍的仙家了喲~ 快跟上時代的腳步呀~~ === 來,我們今天來看一點常識。 #常識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B8%B8%E8%AD%98?epa=HASHTAG] #CommonSense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commonsense?epa=HASHTAG] #AdamRuinsEverything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adamruinseverything?epa=HASHTAG]
仙家 體內有癌,xx先知 這個先知不是某宗教的先知, 而是網路上抄來抄去的用語, 聽起來是很順耳沒錯,看了也會感覺好像學到了很多的感覺, 但其實沒有。 真的要知道有沒有癌,多觀察自己的身體,定期做檢查,才是最好的方法。
網myth碎碎念 白糖使用傷口的正確方式與勸告 分享了 #白糖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9%BD%E7%B3%96?epa=HASHTAG] 可以 #傷口處理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2%B7%E5%8F%A3%E8%99%95%E7%90%86?epa=HASHTAG] 的post 之後, 有朋友就反映了,她工作的地方就是有人用 #含糖的液態保健品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0%AB%E7%
網myth碎碎念 白糖到底好不好? 只要對營養有一點興趣的人, 一定會聽過【白糖很不好】, 甚至【#白糖是毒藥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99%BD%E7%B3%96%E6%98%AF%E6%AF%92%E8%97%A5?epa=HASHTAG] 】的說法吧? 其實, 對於 #低血糖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D%8E%E8%A1%80%E7%B3%96?epa=HASHTAG] 快暈倒的人,#體力透支 [https:
網myth碎碎念 常識與知識 逛fb看到這張圖,你可能會想到:“紅薯和馬鈴薯不是長在地底的咩?” 那你是常識人。 但其實有些人可能會用“他們雖然長在地底但是有葉子幫他們吸收陽光~”來凹過去, 但是,come on 啦~種金針菇什麼時候會曬太陽啊? === in case you wanna know, 金針菇在長長的時候,不能有太強的光,所以需要適當避光,不然你看到的金針菇都會是短短的。 #鴕鳥不是四隻腳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B4%95%E9%B3%A5%E4%B8%8D%E6%98%AF%E5%9B%9B%E9%9A%BB%E8%85%B3?epa=HASHTAG]
網myth碎碎念 一個營養素的神格化 看完【新三國】,再看【老三國】,再看【軍師聯盟】,突然想起以前寫過一篇文,翻出來看看,做了一些些小修改,跟三年前的原版有一點點不同(學金庸的) 現在看回去,再度覺得,當初會寫這篇真的是受到關公感召了。 Ps:這是借著關公的形象來做科學的討論,不是宗教的。 關羽忠勇,英雄蓋世,備受世人崇拜,所以被神格化,稱為【#關公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97%9C%E5%85%AC?epa=HASHTAG]】,受萬民供養。 某一種中草藥,或西藥,或食物,如果某項能力出眾,也會被神格化,比如靈芝被稱為仙草; 薑被稱為平民人參; “viagra”本身就是一個神一般的名詞。 就算不多加敘述,一般人也知道他們的功效。 === 而某些保健食品或營養素,最常見的是經過大力炒作,
網myth碎碎念 木耳不能浸泡過夜? 有一篇報導說,黑木耳浸泡太久吃了之後有人口吐白沫中毒身亡, 因為黑木耳本來就不能生吃,所以我還以為這是生吃導致的, 但報導內容講,這是炒了其他食物一起吃之後發生的,所以矛頭就指向浸泡太久(浸泡了2到3天) 這樣有沒有道理呢? === 一定程度上,還是有的: 1,報導中出現的症狀有嘔吐、腹瀉、器官衰竭 這些症狀跟 #金黃葡萄球菌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7%91%E9%BB%83%E8%91%A1%E8%90%84%E7%90%83%E8%8F%8C?epa=HASHTAG] (Staphylococcus aureus)產生的毒素之一【superantigens】的症狀一樣[*1]。 金黃葡萄球菌本身可以用【熱】
不飽和胺基酸 你知道龜蛋的蛋白不會凝固嗎? 偶然在youtube看了一個影片, 是說吃甲魚(鱉)的蛋料理, 龜類的蛋很特別,煮熟之後,蛋白是不會凝固的(但是蛋黃會)。 圖片截自【詹姆士出走料理】7/22/2019吃的方法是咬破,吸它的蛋汁,據說是好吃的。 當然,讓我好奇的是他背後的原理,為什麼鱉蛋的蛋白不會凝固, 老闆娘下一句就講了,因為他是【不飽和胺基酸】, 這個就讓我疑惑了,因為以我的認識,不飽和的只有脂肪酸,沒有聽過胺基酸也有不飽和的。 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下,一開始我是用中文關鍵字找的,結果找到的主要是抄來抄去的內容農場。。。 真的是有夠無聊。。。然後我看了看百度的問答, 答案是給了,但是感覺不是那麼正確, 不凝固蛋白。。。講了跟沒講一樣然後就往研究方向去找, 終於被我找到一篇研究,人家還真的認真的做了分析, 做實驗啊~研究來源: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10942912.2013.803117 並且最後也給了總結:
網myth碎碎念 金雞納樹 金雞納樹(Cinchona)的樹皮,在18世紀的時候,被發現可以治療瘧疾,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其實是因為裡面的特殊成份奎寧(Quinine)可以殺死蚊子傳染的瘧原蟲。 但它的發現者認為,這是因為吃了金雞納樹皮後會產生跟瘧疾一樣的症狀(抽筋、嘔吐、發燒),所以他把這個現象用【like cures like】【以同治同】來解釋(有點類似以毒攻毒)。 由此發明了【順勢療法】。 我們不會在前面把正統科學都批評一遍,最後才跟你寫一句: 所以你要說順勢療法有科學根據嘛。。。 我已經把他的發明過程列出來了,你可以自己判斷, 如果要更深入的了解,他的發明者名叫Samuel Hahnemann,你可以自己wiki看看。 === 然後,知道了順勢療法的理論依據之後, 就可以知道,現在流行的【減敏治療】,其實不算是順勢療法, 減敏治療只是讓免疫細胞【認識】那些過敏原,並不是在以同治同。 #順勢療法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A0%86%
網myth碎碎念 請擦亮雙眼 你知道真正的專家寫的【真正的知識】,和逗逼寫來【譁眾取寵的垃圾】最大的不同點在哪裡嗎? 我們不會在前面把正統科學都批評一遍,最後才跟你寫一句: 【以上资料取自於某某書籍网络健康资讯,只供参考而已。】 來逃避責任。 === 他媽的擔當咧? #但還是有人把垃圾當聖經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D%86%E9%82%84%E6%98%AF%E6%9C%89%E4%BA%BA%E6%8A%8A%E5%9E%83%E5%9C%BE%E7%95%B6%E8%81%96%E7%B6%93?
網myth碎碎念 參考與舉列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種圖吧? 不止有海報可以買,甚至還有出書特別來講這樣的主題。 但我遺憾的告訴你,這類解毒食物的表,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更不用說根本就沒有真的references可以參考。 === 站在我營養學的角度,這張圖上寫的東西都是生搬硬套套上去的,我舉幾個列子好了: 1,#卵磷脂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D%B5%E7%A3%B7%E8%84%82?epa=HASHTAG] 的功能是幫助乳化脂肪,幫助我們吸收油脂,他沒有分解東西的功能。 2,醃製的菜會有 #草酸鈣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D%89%E9%85%B8%E9%88%A3?epa=HASHTAG]
網myth碎碎念 聊聊科學 在【你管別人怎麼想】的序言中,作者費曼先生提到,因為他父親的教導,他很早就明白【知道一件事物】,和【知道一件事物的名字】,是有差別的。 (原文是:I learned very e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那一整段序言的真正意思,是說: 了解事物的運作方式,比【只】懂得那些艱深的名詞,來的高端的多。 === 科學的公式都有一個進步方向,就是把公式越簡化越好, 比如最美的那個E = mc²,誰都講的出來,但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沒幾個人知道。 === 在現在的大環境中,只懂得一點皮毛就賺大錢的仙家已經比臭水溝的蟑螂還要多了,他們背了幾個專業名詞,甚至自己創造幾個專業名詞,就能把民眾唬的一愣一愣的, 我確實佩服他們,雖然專業知識空白,但他們的衝勁兒、賺錢的慾望兒、動歪腦筋的小聰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