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 林冠良 Siin的營養空間

武林秘籍
養身良然

武林秘籍

養身良然97【武林秘籍】 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把營養學和營養師的知識講到很簡單的暢銷書,書名常是【成為你自己的xx營養師】,【營養學如此xx簡單】,【xx病自己調理】之類吸引眼球的字句,暗示你只要買了這本書,從此就不需要看醫生了,自己可以診斷自己,自己可以醫好自己。 專業之所以為專業,是被要求對一個領域內的知識有很深的認識,要做到這一點,就一定需要紮實的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正如高樓大廈的地基;也如練家子的紮馬步,馬步紮不住,甭提想練武。 如果一本書很簡易的號稱只需要使用1個簡單的療法,就能完美解決1個病症或1個健康問題,這樣的“療法”,其實都是“偏方”,多數都有問題。試想,中醫有望、聞、問、切,西方醫學也有複雜的儀器檢驗。單是簡單的一個糖尿病就有分第1型和第2型,形成原因和治療方法都各有不同,各位看官覺得有可能看了一本這麼容易的書就能知道是哪一型糖尿病了嗎?各位覺得有可能用1個方法同時解決就能這2種病因不同的糖尿病嗎? 這類閒書不是課本,為求銷量,所以根本不會仔細分析疾病的形成原理,怎麼用症狀判斷疾病分類,怎麼檢視檢驗報告,因為這些判斷基礎都不是一般人有興趣知道的,他們只想知

男女荷爾蒙
網myth碎碎念

男女荷爾蒙

有朋友問我,他在某電台上聽到有“專”家說,男人體內沒有【雌激素(女性荷爾蒙)】所以容易有某些身體問題,是真的嗎? 先不說那些問題跟 #女性荷爾蒙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5%B3%E6%80%A7%E8%8D%B7%E7%88%BE%E8%92%99?epa=HASHTAG] 有沒有關係, 就荷爾蒙的說法,男人體內也是會生產女性荷爾蒙的,而且是由睾丸產生的, 只是量比較少, 作用跟生殖系統有關,比如促進精子成熟。 === 這是 #人體生理學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A%BA%

素食與肉食
網myth碎碎念

素食與肉食

BBC出了一篇報導,標題很驚悚,好像就是說你要快點去買肉吃了,不然會中風。 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篇研究的完整題目是: Risks of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meat eaters, fish eaters, and vegetarians over 18 years of follow-up: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EPIC-Oxford study. 他們是比較吃肉者(同時也有吃魚、蛋、奶)、 吃魚者(但不吃肉)、 素食者(素食和蔬食一起算), 三者之間的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比較。 並以吃肉者為比較對象。 === 圖中右邊的是研究結果,講的是: 1,素食者和吃魚者,心臟病的風險比吃肉的小 2,同時,素食者和食魚者,中風的風險比吃肉的高。

轉帖文章
網myth碎碎念

轉帖文章

是 #網友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B6%B2%E5%8F%8B?epa=HASHTAG] 有感我寫文章寫這麼辛苦,卻被人隨便copy 了paste就變成他家東西了,做了這張圖送我。 === 那個page雖然下面是有寫了 【轉貼文章出處:Healthylane page 】幾個字, 但其實fb的文章的轉貼的手續比這更簡單,按一個share就可以了。 為什麽還要”大費周章“,繞遠路copy paste,還要再打字說轉貼自哪裡呢? #不問自取就是什麼你們都知道的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4%B8%8D%E5%95%8F%E8%87%AA%E5%8F%96%E5%

DNA和mRNA
網myth碎碎念

DNA和mRNA

DNA 就是一條完整的拉鍊, mRNA 就是一邊而已的拉鍊, ok? 什麼叫RNA比DNA高級? 兩者有關係,但其實是不同的東西。 有些人的頭腦真的是沒辦法做複雜的思考的, 一定要非黑就是白, 一定要我的高級你的低級。 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幼稚? 稍微長大不好嗎? === 基因檢查是用DNA來test你的基因, 可以看你的祖先是哪裡人, 可以看你的頭髮眼睛皮膚是什麼顏色之類的表徵, 還可以看你可能有哪些癌症的基因,【未來】可能會得到什麼癌症,但不是每一種癌症都看得到, 有點類似算命,類似給你做好一些心理準備,或是提醒你要改善作息和飲食了。 === mRna test是test你可能【現在】已經有什麼哪些腫瘤,因為可以看到0.2cm的腫瘤,比ct,mri,pet可以看到的小,所以被認為準確度比較高, 更正確來說mRna test的是test腫瘤的marker,而不是基因。 也因為可以看到的腫瘤太小, 就算有發現也不一定就真的是癌症, 不是每一種癌症都看得到, 一些醫療人員認為沒有必要做這樣的檢查(我也這樣認為)。 === 兩個是不同的檢查,比什麼比? DNA

間歇性斷食
網myth碎碎念

間歇性斷食

關於斷食的討論,最近越來越夯,相關的研究出了不少,而且還是在【Cell】的子刊【Cell Metabolism】發表的, 在圖片中你就能看到研究發現到的間歇性斷食 (一天完全不要吃東西,隔天隨便吃,甚至可以暴飲暴食),可以降低很多不好的東西,還可以提高很多好東西, 受試者體重也下降了7 pound(大概3.2kg) 看起來非常吸引人。 === 但我必須提醒你們的是: 1,這個研究選用的還是【沒有健康問題的人】,沒有肥胖(但有些有一點過重),沒有糖尿病的受試者, 所以並不能保證你身體有問題也可以用這個方式,也可以有這樣的效果。 = 2,這個研究只進行了【1個月】, 也就是說,並沒有考慮到以後會不會有 #副作用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9%AF%E4%BD%9C%E7%94%A8?epa=

巧克力和抑鬱症
養身良然

巧克力和抑鬱症

養身良然 第96篇【巧克力和抑鬱症】 有研究發現,常吃巧克力的人,不論他們常吃的是高濃度的黑巧克力,還是甜蜜蜜的牛奶巧克力,都有比較低的抑鬱症傾向。 實驗是用飲食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通過填答的方式詢問受試者平常都在吃什麼。如果你被邀請過進行飲食問卷調查,或你就那位詢問受試者的研究人員,那你就知道,飲食問卷調查的準確度是不夠高的。 原因很簡單,我請你現在想一想,你昨天的午餐吃了什麼,你還答得出來嗎?你可能因為記憶力不錯而記得很清楚,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只記得住一個大概。使用這樣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結果,研究人員也只能從結果給出一個推論。是否有可能抑鬱症患者不喜歡吃巧克力?是否有可能抑鬱症患者不止不想吃巧克力,他們可能什麼都不想吃?這些原因都是無法單從飲食問卷調查的結果中看出來的。 而看到這邊,我也提出我自己的假設,我覺得可能開朗的人比較會懂得獎勵自己,對自己好一點,開朗的人胃口也比較好,吃巧克力的機會和份量也大大提高。 而現在在讀着這篇的各位,也可以提出你自己的想法,腦力激盪一下,可能也可以減少抑鬱症傾向。 網路上也有讀者推測可能是因為吃巧克力後頭腦會分泌腦內啡(一種

白袍的認知
網myth碎碎念

白袍的認知

結束的第一堂【營養訓練】線下課程, 我收到一個不是學員的人看到照片後的反饋,說我們4位講師都沒有人穿白袍,一點都不專業。 === 曾經有個仆街講師在我們營養系的學弟妹面前,大言不慚的說:“只要買一件白袍穿上,我就是醫生了,根本不用讀到那麼辛苦” 聽了之後氣歸氣,但這個認知盲點確實是存在的。 === 【白袍症】,原指人們去看醫生時看到醫生會緊張,造成血壓測量不准, 而我覺得用來表示人們【看到白袍就直接崇拜】的現象更為貼切。 === 要【真的】穿上白袍是有門檻的,以前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我就只是穿着實驗衣去7-11買午餐,回來就被投訴,還被學姐訓了一頓, 但跳出這個圈圈,誰還管得到你穿不穿白袍? 所以,只認白袍不認人,那你上車是遲早的事。 === 所以我就算做大型演講,也都已經很少穿白袍了,就是希望民眾可以不要只在意白袍,而是在意內容, 但更困難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多大仙家也明白了我們在防範白袍症的道理,也紛紛脫下白袍,讓你更難辨別他的真實性。 所以如果不想上車,自己多累積一點知識儲備,多懂點腦自己進行邏輯思考,還是必要的。 #唉跟仙家的對峙 [https://

均衡飲食的重要
網myth碎碎念

均衡飲食的重要

網路上滿坑滿谷的產品,來來去去就是跟你講他的產品多神奇, 其實你知道嗎?最神奇的就是你自己的身體, 你只需要給他他需要的,他就會幫你把問題處理掉了。 === 情緒問題+降低體脂肪 testimonial #testimonial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testimonial%E7%B3%BB%E5%88%97?epa=HASHTAG] #均衡飲食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D%87%E8%A1%A1%E9%A3%B2%E9%A3%9F?epa=HASHTAG] #好油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

有機食品詐騙案
網myth碎碎念

有機食品詐騙案

來,我們來想像一下: 他單是2016年,在美國就有7%的有機玉米和8%的有機黃豆出自他手,這背後的利益(7年賬面上賺了1億多美金)、造成的蝴蝶效應(而且這只蝴蝶還很大隻)何其龐大。 然後如果(如果啊~我並沒有暗示明示表示我國有這種事情啊~並沒有~我只是講如果~), 這件事發生在我國,爆得出來嗎? #好了我講到這邊就夠了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5%BD%E4%BA%86%E6%88%91%E8%AC%9B%E5%88%B0%E9%80%99%E9%82%8A%E5%B0%B1%E5%A4%

榴蓮和酒的新聞
網myth碎碎念

榴蓮和酒的新聞

問題不在他是不是本地人, 問題也不在榴蓮和白酒是不是相剋, 而是在於他有沒有自覺自己有沒有心臟病的問題, 如果有,那麼榴蓮阻礙了酒精去氫酶的代謝,讓酒精留在體內時間過長,就會提高他心臟病爆發的機會。 === 再說,那瓶酒都沒有標籤,是不是假酒還是個問題(如果是記者擔心損害酒的名譽,那馬賽克掉就可以了,不需要整個標籤拔到乾乾淨淨,破壞證物) === 這個新聞我看到兩個本地中文媒體報導, 但其中一個只講到死者暴斃就完了, 另一個比較有責任心,解釋了多兩段榴蓮和酒的關係。 #重點在於量和自覺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7%8D%E9%BB%9E%E5%9C%A8%E6%96%BC%E9%87%8F%E5%92%8C%E8%87%AA%E8%A6%BA?epa=HASHTAG]

吃榴蓮不宜喝酒?
養身良然

吃榴蓮不宜喝酒?

講到相剋,就一定會講到榴蓮和酒, 既然食物相剋不是一回事,那常聽到的榴蓮和酒不宜同食甚至還有人因此暴斃,又是怎麼回事呢? 裡面都有寫了,你們自己去判斷。 === 現在的人已經越來越想要【知識快餐】、【無腦簡化】、【標題學習】, 好像要他自己去思考一下就要了他們的命一樣, 不過,任何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怪他們。 === 如果你也思考過了,有了自己的答案,like和share吧。 #大前研一低智商社會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A4%A7%E5%89%8D%E7%A0%94%E4%B8%80%E4%BD%8E%E6%99%BA%E5%95%86%E7%A4%BE%E6%9C%

食物就食物 不用扯功效
網myth碎碎念

食物就食物 不用扯功效

這篇不是報社的報導,只是一個賣保健品的page做的圖, 目的是賣臭豆petai的保健品。 只是他們包裝成就算是飲食中吃petai也會有很多其他功效一樣,所以我就點開來看看。 一看不得了,裡面的中文比我國政府花錢請人翻譯出來的sign board還要難理解。 === 什麼生寶寶出來有個涼爽的溫度,什麼季節性什麼已經障礙SAD,更厲害的是那句【編年史】,我想到頭髮都亂了都還不知道他是在講什麼。 === 雖然對這種貼文不用太認真,但是有些點我覺得還是要講一下, 1,那個季節性什麼已經障礙SAD,講的是【季節性抑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又叫【冬季忧郁症】 這是在有冬季的國家的人才普遍有的問題,治療的方法是找太陽或是全光譜的燈來曬,而食物中就算含有提高血清素的物質,幫助的效果也不大的,因為這個問題主要出在產生退黑激素【松果體】上。 而且這是【冬季】的問題,跟我國無緣,知道嗎? === 2,比較好玩的最後那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對于中風後死亡率降低40%的研究, https://www.nejm.org/search?q=petai&

甜食多吃會造成胃癌?
網myth碎碎念

甜食多吃會造成胃癌?

發現這個報導的問題嗎? === 1, 這類報導不會非常精準,所以我也不期待女童是被診斷出是什麼腎癌,但這邊要提醒一下,腎癌是有這麼多種的: 腎細胞癌 腎盂癌 鱗狀細胞癌 腎小球旁細胞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貝利尼導管癌 腎臟透明細胞肉瘤 胚層腎瘤 腎母細胞瘤(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 混合性上皮間質腫瘤 (wiki就有了) 這麼複雜、種類這麼多的癌症,有可能可以“每天一塊甜食”就可以直接下結論了嗎? === 2, 這類報導不會非常精準,所以我也不期待他們會講是哪一個醫院的醫生給出這麼草率的判斷, 報導中的描述,醫生的做法其實就是: 醫:你女兒有腎癌! 父:啊?為什麼?! 醫:他平常都做什麼? 父:吃我帶回來的甜食 醫:那就是了,甜食也是會傷腎的! 父:她還這麼小,都是我的錯啊! = 這邊提醒各位, 就算是想用單純吃甜食的方法得到糖尿病,6年都還不一定辦得到, 每天吃不止一塊甜食的小朋友多不勝數,尤其在中國只可以一胎的時候,過度癡肥和糖尿病的小朋友多不勝數, 腎癌?

適量系列-蛋糕
網myth碎碎念

適量系列-蛋糕

我身邊的人都知道我是會吃甜食的,而且吃的比一般人甜,但是飲料基本我就只喝水,無糖茶,無糖咖啡,無糖酒(?), 巧克力我也只吃85%以上的(因為85%以上的本地比較少見)。 === 吃甜食的時候我會去agak算算內含的糖含量大概是多少,然後一天也就吃一次,一次吃一塊, 也因為吃的量有限,我會選真的好吃的來吃, 而不是為了吃而吃。 === 我也會給自己一個條件來吃甜食,就是那天一定要是用腦用到我覺得我該獎勵我的頭腦了,我才會吃, 而不是死命都要去吃。 === 這才叫做適量,才叫做self discipline,才叫做獎勵自己。 #訓練自己無功不受祿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A8%93%E7%B7%B4%E8%87%AA%E5%B7%B1%E7%84%A1%E5%8A%9F%E4%B8%

糖
網myth碎碎念

很久沒有看到衛生部有這等級的質感的宣傳廣告了, 給外國朋友: 【GULA】就是馬來文的【糖】, 【Susu pekat】就是【煉乳】, 主角在喝了他的拉茶之後說不夠甜,要店小二幫他加糖,所以他的朋友們都傻眼了。 === 我很欣賞的是: 之所以這位主角會從小吃甜吃到大,而且口味越來越甜,那是【家庭因素】, 真的,這才是重點。 === 所以,希望接下來衛生部可以教導:【如果家庭飲食不要有這麼多糖,可以做怎樣的其他選擇】 因為飲食問題並不是把糖拿掉就沒事了,還有食材價格,媽媽們在選擇食材方面(因為在本地,家庭飲食主要還是女主人在顧)的問題需要學習。 #這才是從根本找出問題並解決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80%99%E6%89%8D%E6%98%AF%E5%BE%9E%E6%A0%B9%

話都是自己在說
網myth碎碎念

話都是自己在說

有位朋友, 一天到晚說代糖和色素很恐怖,很危險,會致癌,會合法是因為商人的陰謀,所以要用天然的產品。 === 有一天,他所屬的直銷公司,出了幾款顏色鮮豔的代糖飲料, 他的畫風就變成他們家的代糖是好代糖,色素也是好色素了。 #別人的都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88%A5%E4%BA%BA%E7%9A%84%E9%83%BD%E6%9C%89%E5%95%8F%E9%A1%8C?epa=HASHTAG] 。 #東西沒有好壞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6%9D%B1%E8%

冷水澡
網myth碎碎念

冷水澡

有朋友問到這個報導的真實性,所以查了一下, 這是youtuber好葉在2017年的影片,不知道是被誰挖出來的。 他舉的例子是有實驗驗證沒錯,但我稍微找了找,發現了一些【解釋性錯誤】。 比如: === 冷水澡治療憂鬱症的研究來看,這個研究放在這裡講就是有漏洞的,因為研究探討的方向是【極端的環境】對身體和頭腦的刺激, These stressors include frequent acute physical activity as well as frequent (temporary) changes in body temperature, for example, occasional forced swimming in 【cold water or hunting in very hot weather. 】 然而研究並不是拿冷水澡和熱水澡來比,他們只是做了冷水的成果,而沒有做熱水的。 所以並不能說冷水澡有這個好處,而熱水澡沒有(熱水澡其實也算是極端環境,

賣產品
網myth碎碎念

賣產品

要賣產品是沒問題的, 有專業頭銜的專業人士要講產品賣產品也是可以的, 市面上大部分產品的成份也確實是有效果的。 === 但為什麼一定要把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效果講到很低? === 明明自己show出來的表都已經顯示在沒有改變飲食和習慣的情況下,停了產品問題就復發了, 結果他把這個情況講成所以產品要繼續吃下去。 === 這是在教營養?教健康? 為什麼這些講自己是醫療系統出來講產品的人一定要貶低醫療系統?鼓吹民眾對醫療不信任? #吸毒會high停了就不high了所以吸毒的人會一直吸下去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5%90%B8%E6%AF%92%E6%9C%83high%E5%81%9C%E4%BA%86%E5%B0%B1%E4%B8%8Dhigh%E4%BA%86%E6%89%80%E4%BB%A5%E5%90%B8%